漂泊者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明文学网网xmvc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李渊,字叔德。天和元年生于长安,西凉李暠后人,李渊之父李眪,与隋文帝杨坚分别娶了独孤信的两个女儿,仍旧袭封为柱国大将军、唐国公。
李渊长大后,世袭唐国公,李渊是西汉大将军李广的二十三世孙、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六世孙。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,地位也很高。北周建立时,李虎虽然已死,但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,追封为唐国公。
李虎的儿子李昞,就是李渊的父亲,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。李昞死后,李渊又袭唐国公的爵位。隋朝建立以后,由于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弟,世袭唐国公,为大隋王朝长期驻守太原城,本是大隋王朝的驻边大将,深得隋王朝的信任。
李氏一家,都拥有胡汉两族血统。所以现在的唐朝,民风淳朴,男女关系开放,也可能是由此而来的风气造成的原因。
李渊感到杨家的大势已去,在大业十三年五月在太原起兵,最终攻占了隋朝首都长安,假意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傀儡皇帝,并授意杨侑将自己进封唐王。
一年后,大业十四年李渊逼迫隋恭帝禅让,李渊便以“受禅”的名义称帝,改国号为唐,定都长安。正式称帝,年号武德。
李渊本是官宦世家,武将出身,立志高远,野心极大。又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弟,他在太原起兵,本来就和各路反王不太一样,看得比较远。
同时积极准备兵马,扩大军事力量和地盘,看准起兵时间。又以“受禅”的名义称帝,较之于其他的起义军,更显得名正言顺,而实则他的目的就是取隋朝而代之,建立大唐帝国。
武德二年开始,初步安定天下,又在三个儿子协助下,进而平叛各路起义军,长子李建成,文武双全,后期协助父亲在长安管理朝政,组成了一支非常正规的文官集团。
次子的李世民,好武斗狠,不喜文学,但爽朗好交,有军事才能,作战勇敢。在平叛各路起义军时,广收降将,建立起一支只效忠自己的武官集团,并把国内的文人谋士,收获囊中。
三子李元吉,武艺高强,脾气暴躁,协助大哥二哥,镇压各路反王。武德五年左右,境内以基本完成了统一,国家基本走入了正常,中国历史上开始进入了强盛的唐王朝时期。
写到这里,我又问了一下:药师兄,你是唐朝最著名的大将,并且精通兵书,我知道你在平王世充一役中,功绩卓越,受到了李渊的重用。
而又在武德四年二月,药师兄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,便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。被唐高宗诏封为为上柱国,赐物二千五百担。
同年十一月,药师兄越过南岭,到达桂州,派人分道招抚,连下九十六州,所得民户六十余万,“岭南悉平”。药师兄又被授任岭南道抚慰大使,检校桂州总管。
武德六年七月,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,窃据丹阳,举兵反唐。唐高宗命李孝恭为帅,药师兄为副帅,率李勣等七总管东下讨伐。
药师兄运筹帷幄,判断准确,很快地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。高祖十分钦佩药师兄的军事才干,由衷地赞叹道:“靖乃铣、公祏之膏肓也,古韩(信)、白(起)、卫(青)、霍(去病)何以加?”
我接着说道:今天午时谈到我个人的事情的时候,药师兄没有多说话,很谦虚,那个我也不好强行请教,但是药师兄确实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,这是举国都认可的事情。
药师兄的治军、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理论。著有《李靖六军镜》等多部兵书。这些兵书我也拜读过。”
我喝了口茶,接着说道“虽然作为龙王我活了700岁,丘华兄也活了385岁,从我们的岁数而言,比药师兄大很多,药师兄今年应该是42岁,确书写了很多军事著作文章,因此在排兵布阵,政局分析、唐朝能否成事,对国家、百姓是否有好处等方面。
做出的判断应该比我们准确,我和丘华兄就都是外行了,所以,在官府的事情上,药师兄是否直言相告?
我看了一下巧妹妹,接着说道:“内人奉南海观世音菩萨的之命,前来帮助唐王李世民,可是我们对他了解的太少,所以,药师兄作为唐朝的官员,高级的军事领袖,我们想从您那儿了解一些有关唐高祖李渊,以及唐王李世民等等情况,一则使我们在相助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,二则出于多种原因,我们想了解一下他们情况,请药师兄直言相告。
李药师说道:“今天是贞观2年3月17日,唐朝武德年九年,进入贞观年还不到两年。
那我就从唐朝建立说起,也就十年的时间,不算太多,可以大概道来。不过也只是我自己的观点。
隋朝末年,由于种种原因,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,但真真正正的农民起义是很少的。山东、河北的民风彪悍,大多数反王,都是当地的士绅等组成。当然所有起义的部队的士兵都是农民,原因当然是很多,这个就不细细说了。
当时政府,为了战争和大运河的建设,还有长安、洛阳的宫殿的建设,苛捐杂税较多,征兵征粮,再加上自然灾害。最主要是当时的国家机器已经被彻底破坏,起义得不到及时的镇压,很多老百姓们,看到的是反正也是要饿死,那就不如起来造反,而起义造反,反而更可能活着了。
准确的是说,当时的环境造成了一件事情,就是只要有人揭竿而起,兵源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。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和流民们,就纷纷加入。
再加上晋朝以来,三四百年国家内部局势一直的很混乱的,更多的时间里,国家是被分裂成很多小国的,这些小型的国家都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。
因此原有的这些思想并没有改变,很多当地乡绅,只要揭竿而起,就极有可能割据一方,这也是造成起义的一个原因。
全国各地反王的纷纷揭竿而起,当然第一支起义部队来自于山东,就是长白山前知世郎王薄,他也不是农民,而是在当地有一点文化的小官吏。
他带领的起义军,唱着歌谣,砸州府,抢衙门,隋朝政府没有积极的在早期镇压,就使一个实际上的土匪,占山为王,抢吃抢喝,反而使得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,看到了希望。如果起义,可能更有饭吃,这种羊群效应马上就大量产生。
实际上,我们都知道,这种起义部队很难成事,因为他们都目光短浅,只是为了眼前的吃喝。但他们在各省纷纷揭竿而起,就消融了隋朝的政府力量,处于无力镇压的局面。
正是这个原因,当唐国公李渊虽看到了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,而他作为太原唐国公,在全国起义的早期几年,并没有参与反叛。而是积极准备自己的武装力量,扩大自己的地盘。
在武德年的前一年突然揭竿而起,改国号唐,用重兵占领长安。并以长安作为根据地,向周边发展,迅速形成一个真正的国家雏形。
所以说,不管在什么时候,都是那些有思想、有准备、有实力、有人脉、又有财力的人,才有可能成为一方霸主。
我想说的就是这些,关于我李药师等人,我们只有将官之才,没有实力、财力,也不可能独当一面,所以只能依附于当时有实力的人。
而唐国公李渊,正是当时很多将官、文官、謀士看好的一支队伍。不言而喻,那大家肯定都要来投奔唐国公这种有实力、有准备、有思想,又有官宦基础的人。
各地割据地盘的小型起义部队,也纷纷投靠,使得我朝开国皇帝李渊,很快就站稳了脚跟,虽然在河北,山东等地,和比较大的起义部队,如王世充,窦建德等等,打了很多年残酷的战争,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。
占据了关中大部分地区,包括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山西,具备了成为一个大国的基础,这些事情都是在武德五年以前就基本完成了。”
丘华君也接着说道:药师将军说得对,起义的领导人,能成为开国皇帝,一定是有很多原因的,即使是始皇帝嬴政,统一大秦帝国之前,也是七国之一的国君。
三国时期的曹操、刘备、孙权,汉高祖刘邦,以及后来的离我们最近的南北朝时期的十国每一个开国皇帝,没有一个是单纯的农民,甚至需要几代或者是更多代,来一步步演变成皇室家族的。
尤其是我生活的385年里,处在朝廷变更,国家混乱这局面中,这情况看的很多,不排除有极个别农民,当上一方霸主,但大多数都是有非常复杂的原因的。王侯将相岂有种乎,那只是一种鼓励百姓的话,而事实上,王侯将相还是代代相传的多一些。”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