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边的橘子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明文学网网xmvc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大人们都去上工之后,棠棠和小黑也依着包秀珠叮嘱的那样,回屋补觉了。熬了一夜的他们一睡,就是大半个白天。
从这次以后,夹心山楂酱茄子配稀饭,就成了老周家应对饥荒时,不得不少的,用来搭配米糠吃的保留菜式。在生产队里的其他人还在愁眉苦脸地吃糠咽菜时,只有老周家的人是吃得美滋滋的。
紧赶慢赶地,秋种总算在下雪前完成了。眼见着家里的粮食撑不了多久,而救济粮又迟迟没个下来的准日子,包秀珠不禁犯了愁。她和周志国夫妇想的一样,自己倒是不打紧,毕竟,过去挨饿受苦的日子也算挨过来了。可她就是舍不得几个孙子辈,尤其是棠棠。这几个都是长身体的时候,一点荤腥都没有,可怎么行啊。
“不行,怎么也得把脸拉下来。”一向好强的包秀珠决意去找已经嫁进县城的妹妹包秀芬。她们姐妹感情从小就不错,只是,乡里人有乡里人不成文的规矩,嫁出去的女儿那就是泼出去的水,做了别人家的媳妇后,娘家的人和事就再没关系了。
既打定了主意,包秀珠片日也不耽搁。她带了一袋地里收上来的花生,领着棠棠,搭了刚巧也去县城办货的生产队李队长开的拖拉机,直接去找在县政府食堂里做大师傅的妹妹包秀芬了。
这是棠棠第一次到县里。包秀珠带着她,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,一来可以让棠棠涨涨见识、好好玩玩,二来,她口袋里揣了些毛票,想着要是有什么好吃又不贵的东西,也可以买给棠棠。
进县城的这天,是礼拜六,恰好是集市的日子。街上售卖东西的商贩到处都是,有的人卖肉,有的人卖日用的百货,还有人在卖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仔。各种适宜在冬天吃的小吃也随处可见。
“奶奶,那是什么”第一次进县城的棠棠看什么都新鲜。她看见街边上有人支了个土灶,灶上放了个硕大的铁锅,锅里火红的一片,冒着热气。有人站在摊前递给老板一张票子。老板接了票后,便另拿一个瓷碗,手里的长柄勺只在锅里舀了两勺,瓷碗就被装满了。
“这叫猪杂烩,”包秀珠带棠棠走到灶边,让她看得更清楚些,“你看,里面都是猪身上的东西。”
棠棠这回看清了。原来,远看锅里酱油色上飘着的红色,是浮起来的辣油。香味异常扑鼻的汤水里,满是处理过的猪肠猪肺猪肚猪血。吃到哪些,全凭运气。老板一勺下去,或是多了一段段的猪肠,或是多了切条的猪肚。盛到碗里后,再撒上绿油油的葱花蒜苗香菜。寒冷的天里喝上一碗,全身都会暖和起来。
“棠棠,你想吃这个吗”包秀珠慈爱地问道。
“嗯,”棠棠瞥了眼这摊头上写价格的牌子,觉得贵了。她咽了下口水,佯作有些嫌弃的样子,说道,“嗯,不要,我不要吃这个。”
包秀珠继续带着棠棠往前走。在一个街拐角,棠棠又被一个写着“炒焖子”牌子的摊头吸引了目光,驻足下来。
只见有个男人站在个烧热的平底四方铁锅前。锅里的油已经烧热,他倒了一个四方的乳块在上面。粉块的一面烧热变透明后,他立刻会翻另一面。没有几下,整个粉块就变得透明了。一个手握柄的铲子在他手里运用自如。眨眼的功夫,男人就已经将粉块铲碎。粉块在与平底锅上滚烫的油的充分接触中,不断发出嘶嘶的响声,直至碎粉块略有焦底,色泽金黄,便算大功告成了。
有人已经付了锅上这份的钱,正等在一边。男人将焦黄的碎粉打在碗里,在碎粉上放了葱末香菜末。他又依次在上面浇了芝麻酱、蒜汁、醋、酱油,还有事先调好的咸鲜水。
见炒焖子的价格比前面的杂烩要便宜,棠棠便和包秀珠说道“奶奶,我想吃这个。”
包秀珠买了一碗给棠棠。
棠棠迫不及待舀了一勺金黄油亮的焖子。还没吃到嘴里,她就闻到了上面的一股浓浓的麻酱香味。连着一些料汁,吃进嘴里,粉块软而筋道、麻汁香而不腻、蒜汁辣而不麻,再加上醇香的老陈醋,吃到最后,回味无穷。
“奶奶,我们一起吃。”棠棠踮着脚,撒娇地舀了一勺喂包秀珠。包秀珠吃在嘴里,甜在心里,她笑着说自己不爱吃这个。但架不住棠棠喂她,便也吃了小半碗。
离开煎粉摊后,包秀珠带着棠棠又问了几个路人。在走过了两个路口之后,他们来到县政府的大门前。现在正是吃午饭的时候,政府院的喇叭里大声放着革命歌曲“大海航行靠舵手”。
从县政府主楼里出来的人大多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走的。包秀珠不用问,就知道这些手里拿着大茶缸、铝皮饭盒的人们是要去食堂。于是,她和棠棠跟着这些人流,走在这群穿着藏蓝色工作衣的人中间,来到了一栋由厂房改成的长方形白楼前,楼里面人声鼎沸,楼门顶墙上有两个红漆大字,写着“食堂”。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