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重逢 (第1/2页)
蔚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明文学网网xmvc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周末总是堕落的。
孟夏昨晚和朋友们去通宵唱歌,今早八点多才回家,饭也没吃倒头就睡,一觉就睡到了下午。
醒来后下楼时,家里的阿姨正在准备晚餐,没见着自己日理万机的父亲,孟夏随口问:“我爸没回来吗?”
阿姨姓江,在孟家已经做了好些年,算是看着孟夏长大的,听到她的声音抬头看过来,笑着回道:“回来了,在楼上书房和人开电话会议呢!”
孟夏撇撇嘴:“周末都要忙工作,我觉得他不去当国家领导人真是老百姓的遗憾。”
她父亲去年从省行二把手升为了一把手,忙得和她这个女儿吃饭,都得提前预约。好在上了大学的她,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。
江阿姨听她这么说,笑了笑,道:“当大官的哪里能不忙,孟行长对工作负责,说明是个好领导。”
孟夏不以为然地耸耸肩,走到餐厅给自己倒了杯水,笑说:“一个行长算什么大官?我看她是自己把自己太当根葱。”
孟行长在外雷厉风行,很是严肃,在家里却是个温和的父亲。江阿姨早习惯父女俩的相处模式,听着孟夏这么吐槽孟行长,只是笑着摇摇头。
孟夏喝了口水,隐约听到后院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,咦了一声,问:“修花园的工人来了吗?”
前天下了一场大雨,不仅打落了初秋的残枝,还吹翻了小花园的木栅栏。他爸说让司机找人来修,但她估计转眼就忘了,所以听到这么快就有人来修,还挺意外的。
江阿姨哦了一声,道:“不是工人,是一个拜访你爸爸的小伙子,看到栅栏倒了,说自己会修,你爸上楼打电话,让我给那孩子找了工具去修了。”
“是吗?什么小伙子?”孟夏她爸因为工作的关系,也因为想给她的生活留一片清静地,除了亲戚朋友,很少让人来家里。而亲戚朋友,江阿姨必然都是认识的,所以听到她说什么小伙子,不免有点奇怪。
江阿姨道:“好像是说什么资助的大学生吧!我也不是太清楚。听语气你认识的。孟行长本来是要我上楼去把你叫醒的,那小伙子说别打扰你睡觉。小伙子长得特精神。”
“我认识?”孟夏一头雾水地放下杯子,转身朝客厅后门走去。
孟家住得是一套老式独栋别墅,后门打开就是后院的小花园。
这会儿已经是傍晚,初秋柔和的夕阳,洒落在风雨过后有些零落的花木上。
花园鹅卵石小径上蹲着一个男人,穿着简单的旧t恤和牛仔裤,身体清瘦但并不单薄,随着手上的动作,短袖外的手臂上,浮现形状流畅的肌肉线条。
因为是背对着后门,孟夏只看得出这是个很年轻的背影,也或者,还不是一个男人,只是一个男孩。
她走上前几步,“喂”了一声。
兴许是她的声音乍然响起,地上专心干活的男孩一时猝不及防,手上动作一抖,正在敲打钉子的小锤子,差点砸在另一只手上。
孟夏见状,心虚地清了下嗓子,道:“不好意思,吓到你了!”
男孩握着锤子的手微微一僵,又猛得站起身回头,朝身后走来的女孩咧嘴一笑,大声道:“小夏姐!”
孟夏脚步愣住,惊愕地看向前面的男孩。那是一张十分俊朗的年轻面孔,深邃狭长的黑眸,透着一种独属于少年人的干净。
“长冬?”孟夏有点不太确定地开口。虽然已经三年未见,但何长冬的模样她还记得很清楚。然而比起记忆中的单薄少年,面前的大男孩,实在是变化太大了。
虽然还是一样的眉眼五官,但长开了许多,皮肤白了些,整个人多了点书生气,从前身上那种肆无忌惮的野性,几乎已经看不见了。
这就是一个标准的阳光大男孩,一眼就看得出是大学生的那种。
她笑着拍拍额头,有些不可置信:“我差点都没认出来你!”
长冬低头摸了摸耳朵,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,挺起胸膛,然后看着她道:“你也变了好多。”
男孩的声音比起几年前多了几分清润低沉,和孟夏记忆里也是截然不同。
孟夏当然也和几年前不一样了。网上说大学是所整容院,不是没有道理。大部分女孩几年大学生活下来,都会脱胎换骨,不仅仅是会打扮了,而是随着年龄增长,气质也就会从青涩的孩子气,多了几分女人味。何况孟夏本就长得漂亮,进了大学稍稍打扮,就是校花级的美女。
她现下虽然刚刚起床,穿着随意的家居服和拖鞋,也没有化妆,但她五官昳丽,皮肤白皙,染成栗色的蓬松卷发简简单单散落在身后,带着点自然而慵懒的迷人味道。和三年前那个清汤挂面的俏丽少女,确实已经判若两人。
这样不期而遇的故人重逢,让孟夏很有些兴奋,她笑着上前一步,在傻笑着的少年肩头捶了一下,假意抱怨道:“来了江城上大学也不提前告诉我!”
长冬摸摸头:“我跟孟叔说过的,他没告诉你吗?”
当然告诉过,实际上这几年他的动向,她都是从父亲那里听到的。
上了大学后,她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,除了学业,各种各样的活动占满了她的时间,足以称得上丰富多彩。虽然她没有忘记过高三那一个月在山里的时光,但她也没再去过河源,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去那边考察扶贫工作,遇到长冬,她可能再过一个一两年,也就将这个男孩慢慢遗忘了。
那是两年前的这个时候,孟行长去到那边的县城出差,因为他在一中设了一个用来资助贫困生的奖学金,恰逢开学典礼,被校长请去颁奖。那年三个获奖的学生,其中一个就是何长冬。
孟行长听女儿说过支教时在河源借宿的一家,但并没有把获奖的那位寒门学子和女儿口中的船家男孩联系起来,直到颁奖礼结束后,男孩找到他自我介绍,他才知道还有这个渊源。
孟行长对何长冬的印象很好,他很少见过像他那样的孩子,身上没有寒门子弟常见的不自信,而是有种自然而然的阳光开朗,一再跟他拍胸脯保证,一定会考上江大。
于是年近半百的孟行长,鬼使神差答应了和他通信的提议,跟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当起了……笔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