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命运 (第1/2页)
蔚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明文学网网xmvc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村小的校舍是一栋三间屋子的老旧平房,四个年级三四十个孩子,平日里就分布在这三间教室上课。不过暑期支教,来上课的只有边近的孩子,差不多二十来个,分成了两个班。
上午总共两节课,孟夏教孩子们画画,隔壁的大学生陈雅教英语。
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,最大的不过十来岁。兴许是对外面来的小老师们很新奇,都还算听话。尤其是画画课,老师们带来的彩色画笔,让他们单调的世界,好像也多了几分色彩。
孟夏今天教得是画房子,示范完毕后,让孩子们自己对照着在本子上画。
教室里老旧的电话哗啦啦转着,隔壁时不时传来小孩子朗读英语单词的声音,窗户后面那栋垮塌的宿舍小楼已经修葺得差不多,只剩瓦片没盖好了,此时屋顶上一老一少正在盖瓦。
老的是本村的瓦匠,少的就是何长冬了。
趁着小孩子们在画画,孟夏来到窗边,朝后面的屋顶看去。
此时太阳已经很大了,毒辣辣地照下来,何长冬光着膀子打着赤脚,黝黑的身体都是汗水,脸上更是汗如雨下。他动作很麻利,盖几片瓦就顺手用手背抹一把额头的汗,以免眼睛被蒙住。
盖完了一处,他站起身,准备换个位置,大概是流汗太多,脚下忽然一个打滑,趔趄一下,身体摇摇晃晃,眼见着摔倒。
孟夏见状,大惊失色喊道:“长冬,你小心点。”
长冬稳住身体,回过头朝她看过来,在阳光下笑着挥挥手:“没事的。”
又回身继续干活。
孟夏舒了口气。
一节课结束,教室里的小家伙们蜂拥而出,去外面嬉戏打闹,隔壁的陈雅过来跟孟夏交换课堂,见她站在窗边往外看,凑上前,看了眼屋顶上的人,笑道:“长冬真能干啊,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勤快的男孩子,我有两个堂弟跟他差不多大,一放暑假,除了打游戏就是打游戏,恨不得饭都喂到嘴里。”
孟夏深以为然地点头:“我们班那些男生也差不多。”
陈雅叹了声,道:“不过……”
孟夏下意识转头看她,笑问:“不过怎么了?”
陈雅耸耸肩:“长冬不是考上县一中了么?要是能继续读下去,考上好大学,像他这么能干勤快的男孩子,前途肯定很不错的。可惜他又不打算上学了,靠手艺就算能赚到钱,眼界格局生活层次还是停留在原地。”
孟夏认真看向她,等她继续说下去。
陈雅笑:“对于山村里的孩子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。但是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眼界,很多人都觉得读书没用,还不如学门手艺来得实在。或者早早出去打工赚钱更实在。你看教室里这些孩子,将来大部分肯定也是跟他们父母一样,辍学打工早婚早育,生了孩子丢在家里留守,循环往复。放羊娃的故事听说过吧?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。”
放羊娃的故事,孟夏当然听过。大约是说一个记者在偏僻的山村遇到一放羊娃,记者问他:你为何放羊?
放羊娃答:养大了卖钱。
——卖了钱干什么?
——盖房子。
——盖房子干什么?
——娶媳妇。
——娶媳妇干什么?
——生娃。
——生娃干什么?
——放羊。
孟夏知道陈雅的意思,她是在说何长冬就是这样的放羊娃。
她来这里快一个月了,对这里的环境已经算是很了解,不得不承认她说得是事实。
她瞅了眼外面房顶挥汗如雨的少年,轻声道:“你是说长冬以后的人生就跟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一样吗?”
陈雅笑:“他要真不念书了,肯定就差不多。说实话,河源每年能考上县一中的就两三个人,他能考上已经很难得了。这里的县一中升学率虽然不能跟大城市的好高中比,但每年考上重点大学的,也有不少。要是长冬去一中,像他这么勤快的孩子,成绩肯定不会差,考上重点的几率还是很大的。”说到这里,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,“哎!可惜了!”
孟夏听她这么说,又扭头看了眼外面屋顶的男孩。
虽然认识不算很长,但毕竟朝夕相处,她已经将何长冬当成自己的弟弟。她知道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,什么东西一学就会,从小成绩也好,老旧的屋子里,贴了整整一面墙壁的奖状。
她之前听他说不打算继续上学了,虽然觉得很可惜,但周围环境多是如此,在这边山村里,像他这么大的男孩子,大部分都不会再继续念书,或者跟人去学手艺,或者跟着大人们外出打工,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,所以她也没多想。
现在听到陈雅这么感叹,才真正意识到一个山区孩子的命运,或许就要在这个分叉路发生转折了。
如果是别人也倒罢了,但是是相处快一个月的长冬,她忽然就觉得有点不太能接受。
她不想他成为放羊娃。
陈雅感叹完摆摆手:“不说这些了,我们只是来支教的,也改变不了这里的环境,反正他们自己也都挺开心的。”说完,舒了口气道,“待了快一个月,我现在恨不得马上回家。你呢?有没有想家?”
其实她也就比孟夏大一岁,不过一个大学生一个刚刚高中毕业,难免不自觉把对方当成小姑娘。
她知道孟夏跟他们不一样,当时她加入他们的支教队伍,是被当地管文教卫的副县长和副镇长直接带来的。两人对这个小姑娘的态度非常客气,还一再交代他们几个,说她年纪小,多照顾着些。
哪怕她还是个象牙塔的学生,也知道年纪小不过是托辞,真正的原因不言而喻。
果不其然,后来隐约听说原来是省行行长千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