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青梅竹马的重逢 (第1/2页)
幺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明文学网网xmvc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说起写入党申请书, 到了后世, 写法基本都是有套路可循的。
纸笔都是现成的,李懿君只要直接开写就成了。
说起这纸笔,还是牛书记给准备的。纸, 是县里统一发给各公社党委的公文用便笺纸。
这时期为了节省经费,这类便笺纸,还不像后世那样抬头统一印有单位名称。纸质也稍显粗糙,还薄。
不过, 就是这样,也比农家学生们用的纸好多了。
笔呢,是牛书记借给李向阳的钢笔。李懿君琢磨着,她爹入了党, 以后定期肯定得进行学习, 研究党的政策什么的。到时候不得记笔记吗?
她还得给她爹买只笔才成。
闲话少说, 她大笔一挥, 标题“入党申请书”,跃然纸上。
于是, 等李向阳同志拿到那份申请书,感慨:“人家科长级别的人,就是有干劲、有想法, 一个入党申请书就写了三大页。”完了表态,“我一个大老粗, 完全看不懂!”
红果儿甜甜笑道:“爹, 科长叔叔真的好聪明的。他把申请书给我的时候, 就说了,有些字你可能不认识。他教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,让我回来再教你。”
李向阳更佩服这位优秀党员了,对于不认识的人,人家都这么热情。
他以前好歹也念书念到了小学三年级的。红果儿教了他七天,他也端正态度,好好学了七天后,终于能把这篇申请书倒读如流了。
不过他有点郁闷:“你那个科长叔叔教了你多久来着?”
她眨巴眨巴眼睛:“……半天吧……”
他瞬间开始怀疑人生。
红果儿只好安慰他:“科长叔叔说,小孩记性好,学东西特别快。但小孩想问题,不像大人那么周到。”
李向阳一听,果然没那么郁闷了,还感慨了一句:“你这个科长叔叔真会搞总结。”
李懿君干笑不已。
后来,当李向阳誊抄了一遍的入党申请书,交到牛书记手里时,牛书记震惊了。
“这份申请书是你自己写的?”这水准,写得不比他差啊。
李向阳老老实实地道:“县机关的一位科长写的。我哪儿有那本事,写得出来这玩意儿啊?”
“你家还有个科长亲戚?我咋不知道?”
李向阳得意地道:“我家哪儿那么能干,能有个科长当亲戚啊?是我闺女,她去县城的时候,路上碰到的一位。没法子,我闺女太可爱了,他特别喜欢她。还把她带到家里,非要给她白馒头、肉包子吃呢。上回咱们路上吃的那个肉包,就是他给的!”
牛书记一听,哟,你闺女那么厉害?还挺有点传奇色彩啊。
两人就开始聊啊聊。又聊到那天,红果儿做的腊肉焖饭,牛书记喉咙滚动了一下,感叹道:“你这闺女,好好养,以后说不准是个人物啊。”
李向阳更得意了:“那是!”
但整件事并非到此就结束了。
再后来,李向阳拿着这份申请书,在整个公社党委组织成员面前,流利地念诵时,党委成员都惊呆了。
“敬爱的党组织:
我是东方红公社第一生产小队队长李向阳。很荣幸党组织能够给我一次表决心的机会……”
“我知道X国□□是X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……代表X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……”
“自1921年建党至今,我们伟大的X国□□已经走过了38年光荣的发展历程……X国□□历经沧桑,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、北伐战争的洗礼、土地革命的探索、抗日战争的硝烟、解放战争的炮火……没有□□,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今年!”
“我是一名生于30年代的当代青年,见证并享受到了党的一系列政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……共产主义已成为我的理想信仰,它犹如心灵的翅膀,催我奋进……”
他对入党这件事是真的上心,私底下反复练习时,越念越动情。今天也是如此。
念到最后“请党组织考验我”时,眼眶已经湿润,眼圈也已经红了。
这申请书写得太有水准了,党委成员其实没有哪一个相信这是他写的。可他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,能够把它念得这么流利,而且这么真情实意,私下得花多少时间、精力呐!
党委总共就六个人,掌声却热烈得把整个屋子都震动了。
结束之后,大家还都好奇地过来打听,这申请书谁写的。
结果,牛书记就乐呵呵地跟大家讲了:“这是李向阳同志他家闺女找人写的。人家闺女可讨人喜欢了,到县城里随便逛一圈,就有个县机关的科长非要拉她去自己家玩。还给了她两个白馒头跟肉包子呢。这申请书也是人家帮忙写的。”
哇噻,这可是十里八乡独一份儿啊!
谁家孩子有那么厉害啊?
消息传开了之后,不少人都往李家院子里跑,都想看看这传说中的闺女怎么个讨喜法。
李懿君简直被这些热情的叔叔、阿姨们,弄得头皮发麻。
“这闺女长得可真俊啊,还白净,果然跟别家的娃子不一样。”
“那是。她亲娘谢巧云还不要她。你说是不是傻?”这是她奶奶的声音。
“哈哈哈,她要知道她闺女随便在县城逛一圈,就有个大官儿非要塞肉包子给她,会不会拿根绳子吊脖子?”这是惟恐天下不乱的。
上门来的人,要单纯只想看看她长什么模样,也就罢了。有些目的不单纯的,甚至悄悄把她拉到一边,问她:“红果儿啊,你下回什么时候进县城,把婶子我也叫上呗。你这么能干,婶子也想跟着你一起去长长见识。”
她一听,就懵了,您是想去长见识呢,还是想去吃肉包子啊?要不然,您是想攀攀关系,认识个贵人?
她笑眯眯答道:“县城好难跑,红果儿不想去了。”
“没事儿,婶子可以去借驴车,捎你进县城。”
这可真是不死心。她转身就哭叽叽,跑去找她奶奶,还不忘指着那女人,打小报告:“奶奶,红果儿不想去县城嘛!这个婶子非要叫我去,她是不是想去科长叔叔家里吃肉包子啊?”
这话一出,还坐在堂屋里的婆子、小媳妇儿们脸色就难看起来,纷纷望向那个不知轻重的女人。
侯秋云也鄙夷地望了她一眼,率先哈哈大笑起来,拍着手道:“她可能想看看咱们家果儿,是怎么讨大人喜欢的。下回好带自家孩子进城去。这肉包子,可不就一直都有了吗?”
说着,她戳了戳红果儿的额头,笑骂:“你个小笨蛋,还真当人家要跟你抢肉包子吃啊?”
这话损人可损得有水准。
屋里所有人都失声大笑起来。
一个婆子笑道:“李大嫂,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。咋是让她家娃子学呢?她也可以一起学学嘛,到时候说不准人家‘科长叔叔’会肯赏她两份儿包子呢?”
一个小媳妇儿插话:“娃子讨不讨喜,那都是娃子自己天生的。别人呐,学是学不来的。”
大家你一句,我一句,把那心眼多,面皮又薄的女人羞得捂了脸,落荒而逃。
李懿君扑到自家奶奶怀里,得意不已,这一招,叫做发动人民的力量。
牛书记那边分粮的事,也在进行着。
这买来的粮种,有一些是农业专家们栽培出来的高产好粮种。这些粮种要是吃了,那就太可惜了。
于是,他主动去找公社社长,商量把这些好种子换下来。
分粮的头一步,就变成先把各生产小队粮仓里的种子换出来了。
但李向阳不是很赞同。这些种子虽然好,但农作物很多都是有地域性的。在原产地产量好,不等于在他们这里,就能高产。要是把所有粮种都换了,万一它们还不如本地粮种产量高呢?
牛书记还有田社长一听,这话有道理啊。
“不过……咱们也不知道哪儿的粮种种在咱们这儿能高产,哪些又会不适应咱们这里的土壤、水质和气候。要是全都不换,那不就跟守着金元宝饿死差不多吗?”田社长问他。
李向阳同志正是积极的时候,举手表示:“社长,我去打听打听!省城不是有农业大学吗?说不准人家专家有研究呢。”
田社长大喜:“好同志,这事儿就靠你了!”
牛书记也欣慰不已,觉得自己可不是挖掘了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好同志吗!
所有人都觉得李向阳思想觉悟杠杠的。
可惜,等下工后,他回家把这事儿一说,他亲娘一点都不觉得他有革命觉悟。
反而一句“你脑子长包了啊?”,给他砸过来。
“娘你咋这么说呢?”他有点不高兴,明明全社的人都在夸他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