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泊者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明文学网网xmvc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正巧我结识了药师兄,长聊之下,我知道大唐要东征高句丽国这个消息的时候,恰巧有暇去高句丽,我对高句丽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调查,在这里说一下。首先看到的是,高句丽正在大修长城,沿着平壤北面,开始向东修筑,一直延续到扶余,有千里之长。
这表明的是三点问题:
第一点是,高句丽的国力现在还很强大,才能进行如此大的工程。此时进攻高句丽,难免会造成隋文帝一次征东,隋炀帝三次征东,那样的局面和结果,也许还会动摇国本。
第二点是,高句丽的国力今天如此强大,反而是动用全国之力在修筑长城,这说明他们国家的统治者心中,也是在防范我们大唐帝国,更加表明的是,他们是以防御为主的战略,近几年不大会主动进攻我大唐,暂时不会动摇我大唐帝国的根本,产生不了大的威胁。
第三点是,我在这次了解高句丽国时,发现他们是半农耕、半游猎的民族,身体高大,善骑射,也就是说,比我们完全农耕的人们更习惯于打仗,士兵素质较高。
另外下面要说的更重要的是,从地理上说,我们的国都长安,西面有吐蕃、吐谷浑、北有突厥,东北还有契丹这些游牧国家,他们的骑兵铁蹄,可以在一日之内就到达长安,同时,我们现在还在向突厥称臣,一则是国家的耻辱、二则年年进贡,有伤国力。三则是突厥如强大起来,骑兵铁蹄可是很容易踏平中原,这才是身边最大的隐患,而且有可能动摇国本。所以我的主张是,一是想办法增强国家的力量,打好国家财富的基石,广积粮、备好战马、枪械。富民才能强国,今天的战争,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和物质,只有钱粮准备充足,方可打一个大仗。
当务之急,是解决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敌人。这是我强调的问题。
我一边说着,看见房玄龄在做着记录,我说道,房大人,没有必要记录,房玄龄说:“不尽然,实际上我写的是奏章,王先生,接着说。”
二是早期的战争,应该先对付突厥,重点打击长安西北两方面的游牧国家,以保证国都长安安全。
三是北攻契丹,等到西北安定下来,国家经过休养生息后,在集中全力打击高句丽,一举歼灭之。
一旦西北、东北安定下来,再回过头来,收付沿海的领土,以安定国家东部和南部,这就是我的想法,
李药师说道,我这次是在侦查高句丽的国情,为东征做好准备,认识了王先生,我认为王先生的说法,和我们军界的大将说法是一致的,军事行动就是有一个长期的计划,并且和国家财力结合,我本人也非常赞同必须要先清除了西面和北面的隐患,把国力增大以后,那时再去彻底打败高句丽,稳定后向东南方向发展,彻底收回东南沿海,完成大一统国家。这可能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,才能完成。
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我和李药师讲话的时候,一边听着我们讲话,一边在看着我送给皇帝的地图,这时杜如晦首先开口说道:我们每年,要大量向突厥进贡,同时,关中、河北、山东等地,连年大旱,再再加上大唐刚刚建立,连年的内战,消耗了国家很多的财力,国库已空,所以说王先生的说法是对的,现在去攻打高句丽,完成我们的东征的话,为时尚早,我们不能走隋朝的老路,那样,肯定有伤国体的。按王先生所说,确实应该先富国强民,或者说强国富民,这是第一步的,第二步呢,就是安定国都长安的西北部,在有一定的财力物力的准备后,集中全部力量,去攻打突厥。
第三步是,和好吐蕃,因为太远了,比战争来说这是上策,当这三步都完成以后,等到国家强盛,我们转而向东,东征高句丽,高句丽拿下以后,我们在南征沿海诸国,以完成我们大唐的版图,这个大约是要需要很长时间。
房玄龄最后说道:“谢谢,王先生和王夫人,现在是大唐的建国初期,万事艰难,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,非常非常需要王夫人和王先生这样的人帮助,我们刚才聊了很长时间,在这个观点上,其实从我们的国策角度来讲,也是这样的,唐太宗皇帝和我们也商量了,基本思路也是这样,只是有时候一个边境地区发生突然的变故,为了去应付那个变故,在不得已的的情况下,就会对国策产生很大的改变,我倒是有个建议,我们今天细细的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,首先我们把我们的观点阐明了,论据准备的充足些,我们五个人的思想先统一起来,明天王先生,王夫人和我们一块去皇宫面见唐太宗皇帝,好吗?并由您亲手转达您的礼物,这样可行?”
我看了一眼巧妹妹,又看了一眼李药师,杜如晦二人,我说道,好吧?那我们就准备充分点,先喝点茶,好吗?
我们夫妻二人习惯于侦查,而且很快,如果需要,我们可以把突厥契丹,等周边的国家全部侦查一遍,再付出更详细的方案,那样的可靠性更强一些,我们的坐骑一日行千里上,这点请放心,还有我们武功自不必说,起码在百万军中,自保和逃离是绰绰有余的。
房玄龄说道:“那就好,有王夫人王先生这样的高人相助,什么事情都好办了,我们先商量一下方案,明天早朝的时候,我和杜大人、李大人先去向皇帝汇报一下,再来相请,如何?”
“顺便说一句。”我说道:“”我夫妻人是隐士,不方便世间的生活,本次也是奉师父之命前来帮助,名字只是一种说法,就叫我们夫妻为王先生、王夫人就好了,本非求名利而来,也一生不愿做官,我们自身的钱财足够,也不需要任何财物。这是我们的宗旨,请转告太宗皇帝。
杜如晦笑道,我为官以前也算名士,交友算得上广阔了,但如王先生王夫人这样的,我们所见不多,但人各有志,不能强求,这一点我想我大唐太宗皇帝也是明白的,敬请放心,
现在我们就开始议论一下,既然王先生,王夫人刚刚从高句丽回来,我们就先从高句丽谈起,王先生王夫人可以吗?
好,我说道,然后给大家续满茶,喝了一会儿后,我展开了高句丽的地图,首先说起来。
高句丽之地,本来是孤竹国,周代封于箕子,汉世分为三郡,晋朝亦统辽东。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,遂决定正式将灭掉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。
然而,在隋帝时代,高句丽骑兵万余人继续侵扰辽西。隋文帝乃命汉王杨谅、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,周罗喉为水军总管,率大军三十万,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。这就是隋帝第一次征东。
可惜的是,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,时逢雨季,道路泥泞,粮草供应不上,军中疫病流行,虽勉强进至辽水,已无力战斗。
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,自山东道的东莱出海,直趋高句丽国的平壤城,在海上遭遇大风,船只多数沉没。
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回,死者十之八九。隋文帝征东功败垂成,实是可惜。虽是天意如此,但选择的季节不对,也是最重要的。
隋炀帝杨广,你们三人要比我还清楚,因为你们都在隋炀帝时代做过官,平心而论,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皇帝,对高句丽所据之地认识很明确,知道这是我们必须拿回的国土。开疆扩土也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,继位后,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,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。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